因为决定回来的时间太仓促,周海燕忘了通知唐德凤,拖着行李箱打开家里大门的时候家里没人,她叫了一声,奶奶忽然神色匆匆的从卧室中弹了出来。
周海燕:“……”您这么灵活真的不考虑去练个咏春什么的吗?
“奶奶,你该不会背着我在干什么坏事吧?”周海燕眯起眼睛非常促狭。
“没……没有。”唐德凤表情闪躲。
“?”周海燕脑袋里已经脑补出了奇怪的走向,“奶奶,你该不会带了老头回来吧?”
唐德凤气得重重弹了一下周海燕脑门:“你这小脑子一天瞎想什么?我就是拾掇家里翻出来一些以前的东西。”
哦!追忆似水年华啊!
周海燕走进奶奶卧室,发现床上摆着很多老绣片:“哇!奶奶这都是你绣的啊?”
唐德凤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以前给国家创外汇纺织厂布置的任务,有些还没来得及送走。”
哦,周海燕听明白了。可是她以前没见过这些东西啊?倒是有一些零星的记忆小时候奶奶坐在台灯下做手工,原来不全是缝拉链订扣子,奶奶她还会绣花呢!奶奶也是一个技能点满的小达人呢!
她翻了翻那些有些年头的绣片,其实还是以苏绣为主的花鸟鱼虫,仔细看起来只觉得每一幅都异常精致,金鱼尾巴摇摆的弧度像下一秒就要游走。白色的小猫憨态可掬在扑一只蜻蜓,蓬松的尾巴每一根毛都那样油光水滑。
还有黄色的菊花,粉色的芍药,翠绿的竹。
“奶奶,这些都是伟大的艺术品!”
“哪儿有那么夸张!”唐德凤笑了。
“真的,真的!到时候我们装修新房子了就把这些绣片都挂在墙上成天欣赏!”
“你想学吗?奶奶教你?”
“我能学会吗?”
“当然可以!不过奶奶很久没摸针了,技术应该不如以前。”
“不会!奶奶超棒的!”
周海燕提前一天去学校销假,罗艳见她回来早也很高兴,正巧赶上周五周六连着两天的月考,想着她回来三班在年级前十没准还能多占一个名额,自然看周海燕哪儿哪儿都顺眼。
晚上去唐老师家练琴的时候发现唐老师眼圈红红,整节课走神了三四次,周海燕大致猜到是什么事儿,把四百块的补课费放在了琴盒边。
一节课二十块钱,她预交了二十节。
“你其实不用交那么多。”唐老师看着琴盒上的钱发呆。
她之前打听过周海燕的家庭状况,知道她父亲早逝母亲再婚现在和奶奶住在一起,所以没有把补习费给她说得很高,并且担心她买不起古筝让她没事多来自己家练琴,练琴是不收费的。
“没事的唐老师,这是我这学期赚的奖学金。”
唐老师听后这才收下钱。
周海燕也收拾乐谱准备回家,唐老师站起来把她送到门口嘱咐她注意车辆。
周海燕原本已经走了几步了,趁着老师还没关门转头哒哒跑了回去。
“怎么啦?东西忘带了?我回去给你拿!”
“不是,唐老师!我有一句话要送给你。”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说完转身背着书跑了。
“我叫唐清辉!”唐老师含着泪挥手。
“唐清辉老师!再见!”
*
陆明和京台签过合同以后周海燕的账户上又多了三万多,两本书的版权一共卖了四万块,虽然还没有在《少女》上连载的稿费高,但是她认为意义非凡。
但是这些钱实在是离留学的费用差的太多,周海燕不会后悔买房卖地,但是一想到国外一年一万五到两万的学费就开始头疼。
就算能拿到奖学金应该也不会全额拿吧?再说了她和奶奶过去后还要生活啊!国外治安可不像大华夏这么安全,那边可是持那啥合法!想要找个治安好的社区居住势必又要花一大笔钱!
周海燕想到这里给爱德华打了一个电话,问了一下新书发行的情况,得到很快就要二印的好消息!而且印数定在了30万册。
周海燕:幸福来的太突然。
她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大洋那端掀起了一股疯狂的修仙热潮!无数本就崇拜Jack Chen的小老外越发相信华夏人人人会功夫,并且他们还会飞!
但真正让周海燕在国内出圈的是某次某位华夏德高望重的外交官赴美访问,冷餐会时一名使馆的小老外忽然拿出一套《芍药传》:“Chinese myth!”
于是当天《芍药传》的新闻就登上了国内各大新闻:文化输出!中国小说登上北美畅销榜!
崇明出版社的订单一下增加了十倍!辛勇梦里都是财神爷渡渡鸟同志!这真是人民的好同志!不费一枪一炮轻易俘获帝国主义的心!
于是《芍药传》原本只是华北地区的大火,一下子成为了整个华夏最火的小说!全国人民都想知道老外为什么对这本书这么着迷,看完之后……怎么只有六本????这作者还写了啥?买来看!!
《燕燕传》也是修仙?又是系列书??靠!被骗了!不是修仙文!
哎?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萧燕燕这娘们还怪厉害!呸!杨家将可是全折在她手里了!但是她真的好厉害啊……!算了算了,黄皮肤黑眼珠都是华夏血,反正打来打去都是一家人!
投资人也关注着最近的热点新闻,心里一边庆幸自己眼光独特早早签下这两本热门小说,一边督促导演编辑赶快布景拍摄,要趁这个热度赶快把剧拍了!
演员订的差不多了,得办个开机仪式在报纸上宣传起来!
《芍药传》在1991年初成为一本现象级的神书,六本书的总册书加起来销售近三百万册!就连《燕燕传》总销售也有六十多万。
周海燕周一约了王小花打银行流水,王小花看着这几个月从显些归零到疯狂涌钱的存折再次陷入了震惊,直接把周海燕请到了贵宾室让副行长过来服务。
周海燕:就挺秃然的,从一个漂亮小姐姐换成了啤酒肚老男人!我不同意!!
副行长和周海燕聊了几分钟发现她并不是想法五花八门的激进派投资人,就推荐了一些比较稳妥的理财。
“七十五万美金放在那里不动,一百多万人民币给我取个整数存五年定期,利息能谈吗?”
“周女士,按照我们银行这边的规定定期大额存款五年收益率是10%。”
“11%行不行?我把美金存半年定期。”
副行长冷汗连连,他们市上有钱人还真不少,不过像这种个人账户有外汇又有大额存款的还真不多,为了留住周海燕副行长咬咬牙也就答应了,本来这对他来说也不算难题。
“哦对了行长同志,我还有一个请求。”
副行长本来听到周海燕叫他行长挺高兴的,听到最后一句心又高高揪了起来。
“我想买一些股票认购证。”
“那是个什么东西?”副行长还真没听过这玩意儿,这也不怪他,这个时候全国股票认购证还没有开始正式发行。但不排除国内已经有银行开始内部发行。
周海燕解释一番,副行长立刻拍胸脯保证这事儿他一定给她办妥让她放一万个心。
没有金钱压力的周海燕总算重重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有时间安排自己的事情,每周一三五去唐清辉老师那里学古琴,周末去上英语强训班,剩下的时间每天写一个小时小说,最后再抽一点时间跟着奶奶学针法。
唐德凤很有当一名好老师的潜质,她几乎手把手教周海燕关于刺绣的知识。他们那个年代都是吃大锅饭,流水线上统一布置的任务,主要还是使用机器批量生纺织用品,但走外汇的高端商品又是另外一回事。
厂里专门在苏杭找了几位老师傅带厂里的女工。从颜色搭配到针法,从劈丝刺绣,一条龙下来整整教了好几年才算勉强把女工带出师。
但每个人天分不同,到底还是有高低之分的。
刺绣入门第一件事就是劈丝,一般刺绣一根丝线要劈成八股或者十六股,越复杂立体的图案,劈丝的数量就越多。唐德凤指着周海燕之前很喜欢的那副猫戏蜻蜓:“你瞧,这猫尾巴劈了四十二股。”
周海燕说唐德凤厉害唐德凤却说她的老师一根丝轻轻松松可以劈六十四股,更不论那些有着师门传承的刺绣大家。
周海燕在刺绣上还算有一些遗传的天赋,但她练古琴指尖被磨得起茧,很容易刮花绣线如此一来就没办法把丝分的很细。难怪刺绣在古代仅在专职绣娘或者深闺贵女之间流行,这玩意儿就不是劳动人民的手能做的。
周海燕只能用指甲锉一点点挫掉指尖的茧疤每天睡前用百雀羚涂满两只手,包着塑料袋睡觉。
也不知道新闻媒体是怎么摸到周海燕是A中一名在读生这件事,之前也有做媒体的朋友以及一些想打听剧本的投资人找到陆明和辛勇,两人在征求的了周海燕的意思后都帮忙婉拒了,只说这名作者需要安静的创作环境,不适合出现在新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