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凭剑[任辛-李同光] > 第15章 阴霾

第15章 阴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见李同光迟迟没有说话,王郡守试探的目光一再落在他的身上,最后没忍住开口:“大人?”

他回神,镇定自若:“继续。”

而王郡守几次张口,欲说什么却又被吞回。

他皱着眉的模样充满了犹豫。

朱殷咳嗽一声,“大人叫你继续。”在提示他。

“在下不过是之前在书中看过有关于北磐人的一二,只觉着他们实在是太像了……但也但愿,只是在下看走眼了。”

李同光颔首,声音平缓:“上次入城是何时?”

他答:“已有十日。”

北磐人是要找什么呢。

十日,已来返两次,扮成盗贼的模样击入阳城,敛财偷窃、放火烧楼。

若是秘密破了天门关的边界,作为一个顶着假身份的外来族人,会如此大肆地宣扬自己的出现和到来吗?

这中间,似乎暗藏着预示。

预示着他们即将重见天日。

李同光从座上起来,身后的大氅掀起了一阵风,他的眉眼间而冷冽锋利,却见天色愈发阴沉,一如他此刻面上凝住的神情般。

“所有人,整军列队,我有话要说。”

这句话很低,几乎是只讲给朱殷一人听的。

朱殷也领悟地点点头称是。

乌泱泱的一片人挤在府前,黑甲铁磷在阴云下泛着闷哑的光。

说了些什么,王郡守听不到。

只偶尔听到几个零碎的字,“是”、“杀”、“冲”……震耳欲聋,有岑破天地之壮势。

似乎是要大战一场了。

可若那群北磐人不再来了呢?这如何除根。

倘若等不来他们的主动,那么朝廷会不会就此作罢,让这些救兵就这么走了。

那……再来又怎么办?

王郡守脸上的愁容愈发明显,两鬓的白发如雪,一层一层地盖过原本的黑色,似乎永远看不见尽头。

他自己不是个好郡守。

是贪生怕死的。

读书几十载,为只为求一官之职,为花甲之年的父与母谋个面子。可他不会读书。他习惯的,是务农耕种、捕鱼养畜,读书对他来说是陌生的。

为官做宰亦然。

在将近不惑之岁时偶得贵人抬举,他这个死脑筋竟靠着死记硬背过了科举。

村里人说,王家祖坟是冒了青烟。

众人为他喝彩。他却不高兴。

在这个高位颤巍多时,他摇摇欲坠,日益心衰,他不知怎么去形容这个感觉。

如被五花大绑的,他的肉.体被利器钉劳在了这个位置上,任他弥漫着腐臭味的血流了一地,也任他如何哭着说不要,都没有人可以帮他。

他不适合坐这个位子。

所以才会导致如此之悲惨的结局。

整座城池因他而动荡不安。

而他唯一的希望,是这个初在安国朝堂崭露头角的十六岁少年。

他希望他能担起挽大厦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之重担。

———

夜悄然降临。

城门燃起簇簇火光,重兵把守。

提前下了宵禁令,街上零碎的几位百姓也早早闭门归家,风吹过,卷动起地上枯败的残叶,萧瑟的月与沉寂的夜,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至高处。

李同光立于城门之上,褪去了厚重的大氅,换上了不多见的银灰盔甲,鬈发束起,尊贵的银冠昭示着他在这条队伍里的地位。

铁戟握在手中。他一动不动地挺立。

背影被凄戚的月色勾勒,如一尊玉像。

是深渊一样的颜色。

他冷得让人不敢靠近,明明是那样的蔑视一切,不顾情面,却又莫名让人心安。

他就站在那里,又似一面旗。

挥舞着,带动起阳城众民的期望。

可是守了一夜,一直到鸡鸣,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都没有任何一个异常的人出现在他们的侦察范围内。

城门火光渐渐熄灭。

各个士兵也都精疲力尽,眼皮打起了架。

李同光说,分批去休息一会儿吧。

“谁自认为还能坚持的,就留下。每三个时辰换一轮。”

他是这么说的,却不松懈自己。

于是,又过了一个白天,士兵换了一轮又一轮,他还是没有要去休息的意思。

朱殷看不下去,想劝他:“大人,这有下官看着,您还是先去眯会儿吧。”

李同光则蹙眉:“你怎么不?”

朱殷待他,忠诚尽职。

每每看到他,李同光就会莫名想起任辛。

这是任辛挑来的,作为他的侍从。他与朱殷,就像任辛与琉璃,虽相处时间不长,可他无微不至、无条件地顺从于自己,就说明了一切。

任辛对他一直如此。

视他如己出一般,就连离开后、断绝关系后,都要替他考虑好后面的一切。

眼眸渐渐淡了明亮的光,他收回看向朱殷的视线,“你醒了再接替我吧。”

听到这,朱殷如释重负地点点头。也不敢再说一个“不”字了。

以李同光的性子,只怕再拒绝,他便要恼了。

又是一夜。

李同光顶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拖着一身的疲惫,一边听朱殷汇报夜里的情况,一边理了理微皱的束袖。

“又没人?”他整理衣物的动作一顿。

朱殷肯定地点头,“十里之内,连活物都没有。”

是有什么时间规律,还是他们早已转移了目标?

其实他们干守着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好的,是趁其不备、直捣黄龙。

可据王郡守所说,他们整齐有肃,就连撤退都是跟随着命令的,一个也不落、没有踪迹地离开了。

这一战,难解又难打。

阳城里的百姓,是热锅上的蚂蚁,也是没有方向的无头苍蝇。

又如何做才能破这个局。

直到第三天夜里。

李同光随着侦察的几人一同来到了十五里之外。

荒沙飞散,狂风呼啸。

借着月光,他们再次敲定了范围。

十五里之内,同样没有异常。

有位士兵的一只眼甚至从内至外渗出了血,沙石在他的眶中肆虐,几次跌跌撞撞,爬起又摔倒。

忽然感到眼下的温热,他也只是随意地用手蹭了蹭,本还在自嘲无用,遇点挫败就要哭了,一直到红色在整个瞳仁中扩散,他才知道,这是血。

他勉强地笑着说没事。

李同光越是看着他的笑容就越是心怀愧疚。

他上前搀过士兵的身子,下令说原路返回。

却借着这步步缓慢地移动,发现了隐于黄沙之中的一处洞穴。

细沙垒成了堆,在如此辽阔的大地上,处处可见。

这洞很不好找。

较他们所在的平地还要再低许多,隐于沙堆之后。

许是今夜的风太大了,竟让它一点一点地卸下了掩体,在夜间暴露。

他问:“附近可有什么村落?”

他们一一摇头。

身侧的士兵说:“大人,这已经是安国最北之处了,再往前些,可能就到天门关了。”

李同光的神色渐渐明朗。

天门关、最北地。

他似乎知道了。

将有伤势的士兵交托在原地,找人看着。

李同光来到洞口前,点燃了火折子,先探了探洞口处的风,最后将火光渐渐靠近其中的黑暗。

黑暗,难以完全被微弱的火光取代。

洞里,是深不见底的尽头。

地上有坑坑洼洼的印记,他俯身,将光凑近了些看,才发现,都是些男人脚印。

———

消息传回阳城。

由朱殷带队前来支援。

而来的,不仅仅是五百人。

更是成千上万的人。

当然没有一万,只是阳城所有的百姓都来了,男女老少,各个手握利刃,毅然决然。

却又好像有了一万,整座安国,所有在为自己所拼搏的、努力爬出苦难的百姓,全部都在这里。

远远超过了一万。

气势磅礴地来,李同光也惊了一瞬。

他找来朱殷,先是交代了随行几人的伤势、急需郎中,再是吩咐起了等等的作战布局。

洞的尽头是否是为非作歹的北磐人,无从知晓,所以要有人前去探查情况。

所有人,共分三。

受过训练的五百士兵中抽出二百余人,一旦行踪暴露,便在前线充当主力。

剩下三百余人,候在洞口,带领着能挥刀的百姓充当支援。

老少、妇弱,则在远处等候伤兵,同郎中一起进行诊治。

他们的路只有一条。

是只能容下三人之宽的狭窄甬道。

弯弯曲曲的尽头,是否有真相。

李同光将手中的天陨铁青云剑握得愈发紧,眼微阖,间而锋利,“走!”

他先冲在最前方,朱殷紧随其后,脚步声在尽可能地减弱,可即便已经做到最小声了,他们的心跳声也会在这幽闭的空间内无限地放大。

没有人是不紧张的。

李同光提前探了探里面的情形,大约是七里之遥,能见到微弱的光。

不敢过多地靠近,也避免打草惊蛇,他选择了停下返回。

现而今,他是领路人,当真正逼近那光源时,心跳愈奏愈响。

伴随着一声警觉——“有人!”在寂静中凸显。

李同光眉宇间的戾气被逐渐地扩大,最后,凭剑,指向那光——“冲!”

持续了一天一夜。

血染成河。

他的青云剑在大漠中开了刃,染上无数人的血。

但当擒下这些人的首领时,他忽然看淡了所谓的生死和杀戮。

伏尸成堆。

可在无尽的权利与野心中,他们的死如同尘埃飘过,无足轻重。

这是悲剧的开始。只有真正统得大局之人,才能使之终止。

青云剑架在首领的脖子上,他所剩无几的族人便都纷纷放下了进攻的武器,跪地投降。身后,则是阳城百姓的欢呼。

也正是在这时,三日前写回朝廷的密信有了回音。

安帝说,难辨真假。

李同光望着首领那双污浊的眼,透过他,似乎看到了安帝。

同样的污浊,昏庸。

难辨、真假。

战都打完了。

作者有话要说:考完了 我虚脱了 我累极了 好酣畅淋漓的期考

好困啊 我要睡觉啦啊啊啊啊啊宝宝们晚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