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祭酒娘子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那日之后,一直到立冬过去,晋州便不再见一滴雨丝,只是晋州的风凉了许多,每日清晨将门侧开通风之时,门前的廊脚下总会堆着些许枯黄的树叶,空气之中桂花的气息寡淡了许多。

珉和站在后院之中,手中拿着一笼竹编的谷筛,筛着谷筛里已经晒成金黄色的桂花,这些都是从书院回来之后的那几日,珉和带着管牧,两个人一道往晋州边郊摘回来的,明明摘了一大框的桂花,如今筛出来也不过这样一笼。

将谷筛放在院中屋檐的檐角下继续晾着,珉和取过一旁的木瓢,将院中的正在蒸煮的天锅中的水舀到了一旁空置的水缸里,待到天锅里的水舀尽,便将另一缸里的凉水重新舀进天锅。

眼下蒸的这些酒便是他们新到晋州时藏下的那几坛,虽然窖藏的日子短了些,可回头放在酒坛中再藏几月去去酒味,也便差不多了。

珉和拿着火钩子捣了捣灶下的炭火,院侧的木门忽然轻轻动了动,管牧一肩挑着两担子水从外头侧身捱了进来。

管牧一进门便将肩上的水倒进了已空了一半的凉水水缸之中,随后一手拿过了珉和手中的火钩子,眼睛微亮:“和姐,最近这些日子晋州倒很是热闹。”

珉和被管牧抢了活计,便就挪过旁边新买的那些个谷粮清洗了起来,“你忘了,先前书院叫我们送去祭孔的那些酒,如今想来,祭孔便就在这几日了吧。”

晋州城中多了许多面生的书生儒生模样的人,珉和前几日出门采买的时候便发现了,临着晋州近些,不方便去曲阜的读书人如今大约都来了此处。

管牧抬头看着她,神色之间颇有些兴奋:“和姐,不如我们早些开门,听说那些读书人很是爱喝酒,还总是对着那些杯中之物做什么……诗?和姐的酒这般好,说不准能卖出不少呢……”

“不急,”珉和笑道,眼睛同样亮晶晶的,有人喜欢自己亲手所酿的酒,总归是开心的,“祭孔在即,等不了几日,晋州的那些书生大概都会知晓我宁和酒肆的酒了,等那时候,我们的酒藏的差不多,再开门总好过这几日空等。”

这些日子珉和忙的团团转,既要拌米粮重新藏酒,还要蒸酒把控酒的浓度,已经许久没有想过书院那档子事儿了。

那日之后,方家似乎是真的放弃了,并没有一个人再找上门来,而原本还嘲她没念过书的纪渊,也不曾来过一回。

他留在酒肆里的那本书珉和曾翻过几页,除了封头那两个字迹有些眼熟的狂草,里头几页均没有这样的狂草了,看上去反倒颇有些稚嫩,倒不像是会从纪渊这等书院先生手里拿出来的书册。

而里面的内容珉和也算是同她阿爹念过,是一整本的诗经,她虽然只在小时候同阿爹念过几回书,开蒙更是在离开晋州之前了,但那些东西她好歹还没有忘干净。

只是像这种书册大多都是给孩童开蒙用的,那纪渊总不至于真的将她当成三岁小孩了吧?

想到这里,珉和还是颇有些感慨的,之前在书院里那些遭乱的日子就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院子里热火朝天,旁边的侧门却忽然动了动,珉和和管牧两人同时往着那处望了过去,这个时节,还有谁会找上门来?

管牧没来得及关上的侧门处探进来一个脑袋,来人扬起一抹开朗的笑意,两颗可爱的小虎牙露在外头,冲着珉和唤了一声:“阿姐!”

“珉晨!”

珉和有些意外,她本以为书院里举行典仪,珉晨大约会在书院里住很久了。

珉晨的身后,带着温和笑意的谢子期和谢竹跟着一道走了进来,而珉晨一进小院,就接过了珉和手里的活儿,这些事情,前些年在津梁镇的时候都是她带着两个弟弟干惯了的。

谢子期将手中握着的一卷简册塞到了珉和怀里:“前些时日看你在看书,这些是我前些年抄下的文章和注释,都是些简单好懂的话,你不必担忧。”

珉和没想到自己随手翻书的事情竟叫谢子期放在了心上,叫她如今便是想塞回去也不知道拿什么说辞。珉和只好问道:“这几日不是典仪吗?你们书院竟还能将你们放出来。”

珉晨边倒着水边说,“该忙的早都忙完了,先生说若是想叫家人来的,便也可来看看,是以今日我才同子期哥一道来了。”

听到这话,管牧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能去典仪?阿晨我也能去吗?”

珉晨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含着几分同情,“先生说一个学子便只能带一个,牧哥你要是真的想去的话,明年我便带你去。”

听着这话,管牧的神色明显萎靡了下来,如今整个晋州热闹成了一片,不管参不参与这场颇为盛大的典仪,晋州的百姓都是高兴的。

“无妨,阿牧想去,便叫他去好了。”

如今快入冬日,家中的酒窖尚还空着一半,珉和自认为,像典仪那等子麻烦的事情,不去也没什么打紧的。

却不想珉晨当即直起了身道:“不成,这样的事情,我第一个带的自然得是我阿姐!”珉晨说的理直气壮,叫一旁的珉和有些无奈,而管牧则是拖着声音假哭了几声道:“阿晨,你变了,往日你就是逃课都是同我一道的。”

珉和眯了眯眼,这会儿倒是认真起来,看向珉晨:“逃课?”

珉晨眼下坐不住了,手边的木桶发出哐当一声,他直接站了起来,“你若是想去,便叫子期哥带你去,横竖谢竹已经看腻了,你就装成子期哥的书童,一道去不就完了?”

珉和当然知道自家阿弟是在转移话题,但她能是那般简单就糊弄过去的人吗?

“你不如说说往日的逃课是怎么回事?”

珉晨猛地摇头,求救的眼神看向了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热闹不说话的子期哥。谢子期眼含笑意,失笑道:“若是你真想去,便叫谢竹留在此处看着酒肆,阿牧便同我们一道去书院。”

谢子期身为谢家子弟,自然是同其他学子略有些不同,如晋州许多其他的大族一般,谢家身为世家,自然有其定好的仪制,像他们这样的人家,通常会由书院出面邀请参加典仪,谢子期本身自然也能带几个人进去,往年他不这么做,只不过是没这个需求罢了。

如今叫谢竹留下也只是方便照看酒肆,或者说,谢竹恐怕自个儿也巴不得有人替了他前去那个又拘束又麻烦的祭典。

珉和也只随口一问,并不打算真的同珉晨计较,只说了一句,“你倒是向着他。”便拎着珉晨方才丢下的木桶和谢子期给她的书卷入了灶房。

**

一直到第二日清晨,管牧才明白为什么谢竹宁可替他们守在酒肆,也不愿再去参与那祭孔的典仪了。

今日清晨,大约才到寅时,管牧便被夜间留在酒肆,同他睡在一处的谢竹挖了起来,谢竹从他的箱笼里东挑西拣,好不容易才翻出一件稍正式些的圆领,等管牧穿戴好,被推出屋子,珉和已经打着哈欠同珉晨等在那里。

珉和也没有料想到,这祭奠竟要起的这般早,昨夜睡前她还翻了几页谢子期留下来的书卷,比先前纪渊那几本要有意思多了,这才没睡下几个时辰,便被自家阿弟叫了起来。

几人一路步行至鸣沙山山脚,珉和已有许久不曾走这么远的路了。

鸣沙之山,幽鸣空静,除了书院的学生,平日里鲜有人至。珉和曾经同谢竹一道走过那条一直通向书院门口的细窄石阶,石阶粗犷,边上的土坡地势颇险。可就是这样一条路,如今许多穿着隆重的儒生正低眉拱手,在上头缓步前行,甚至还有好些虔诚的儒生,正行着三跪九叩的大礼,一步步往上面爬去。

石阶的两侧,晨间钴色的雾霭被山间的云层压了一头,越往上,星星点点的烛光便点缀在两边的林间,朦胧之中只见那座书院如一座庞然大物一般,叫人心头升起一股惶然不可侵犯之感。

林间水汽氤氲,当珉和能瞧见濯砂书院的四个大字时,天光已熹微亮起,山的东侧,原本暗色的树林正一点点染上柿色的光亮,那些光点如同山野间的精怪一般活泼跳跃着染到了他们脚下的山路之上。

书院中传来一声庄重的鸣钟之声,珉和身边的那些书生闻声都拱手伏拜在了地面之上,珉和不懂祭典的礼仪,被珉晨拉了一把袖子,便随着众人一道叩拜了下去。

直到鸣钟之声散去,那些书生才起来肃着神色从书院门口的学生手中领过一支细香,缓步踏进了门内。

珉和他们站到书院门口的那个学子跟前时,那人愣了片刻,随即有些焦急道:“珉晨?你怎么还在这里?赶紧进去,先生他们都在寻你了。”

珉和一听,也顾不上她懂不懂这些繁复的礼节,一把将有些担忧的珉晨推进了书院,而她自己和管牧两个人从那个学子手里领着一支香走进了书院。

书院里比之外头还要庄重许多,空气之中缭绕着散不去的香案味道,甚至有些呛人,珉和身边的的管牧猛地打了个喷嚏,随后轻声抱怨道:“早知道这么

麻烦,我就不来了。”

还不如在家里睡大觉呢。

珉和转过头拉了他一把,他们身边已经有书生瞪过来了:“你怎么说话呢!”

管牧显然也瞧见了身边那些个书生的眼色,当即闭紧了嘴,冲着珉和眨了眨眼睛,却不想珉和忽然对着他指了指书院典仪另一侧的方向。

管牧转头却没发现什么,只好又疑惑地看着他和姐眨了眨眼睛。

珉和再次指着那个方向咬着牙道:“你今日是拿着谢竹的名额来的,眼下你难道不应该去跟着谢公子吗?”

说完她便将管牧和自己手中燃上的祭香插入了典仪之下,那口硕大的鼎案之中,“不要让谢公子等太久了。”

等将管牧推走,珉和悄悄跟着众人往前走了几步,再抬头时,却见那个许久不见的纪渊,穿着一身素色的深衣,竟然同重阳先生,以及另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一道站在典仪最高之处,他冷淡的眼眸扫过在场所有的学子,却似是停留在了她这处,叫珉和陡然打了个激灵,一下便低下了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