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竹马他图谋不轨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辞抬眼看他。

陆言舟前去雁州时才只十岁,如果陆老将军未曾病逝,大概他也会与她和谢岐一样,在清州无忧无虑的生活这许多年。

她应答道:“边疆战乱,总是很苦。”

陆言舟停了夹菜的动作:“还好,父兄都在雁州挂帅,我倒也还自在。”

他似乎在答她的话,又似乎在对自己说,“只是姐姐,如果你见过雁州边境的遍野哀鸿,就会觉得京都城里诡谲弯绕,其实也不算什么了。”

燕军过境的横尸遍野,每一场交锋过后营帐里翻搅起的泥土和血腥味,流离的亡魂再难回到故乡的土地,只能时不时在他的梦里打转。

在雁州的这些年里,他的兄长陆言清几乎有半数的时候都在外扎寨,陆言舟起初觉得新鲜跟去,只待了半个月便回了雁州城,再未嚷过要与陆言清一起。

宋辞见他说着话,眼神却落在屏风外面。

“姐姐,你瞧,总有人在留意这里。”

外面宫侍正忙着送客,外面影影绰绰,有人相敬着告辞作别有人的目光朝屏风这边瞧。

热闹虽将散场,却也还算正熙攘着。

陆言舟说着话,翻了只新的杯盏,“他们在看的并非两个叙旧的人,而是宋家与陆家是否有联手在一处的机会。”

宋辞收回眼神,看向满桌子寻茶壶不到的陆言舟。

自小一处的情分在,不管他如何将眼线安插到她与谢岐身边,她也没办法将那段时光尽数割舍掉。

说到底,陆俞也只是个孩子而已。

“小俞,我们也该走了。”

她起身,终还是不忍,轻拍了拍少年的发顶。

陆言舟却一把将她的腕握住了。

他的力气有些大,紧紧得到箍住她的手腕,又缓缓放开了。

“姐姐,我知道,另一张简帖原是该给谢时越的。”

宋辞早知道他是故意的。

她收回手,缓缓开口:“是我没有让他前来。”

陆言舟不再找茶喝,仰着脸看她:“谢时越不仅是谢家人,更是琅广侯在京都的质。清州的封地,兵权,作为唯一能继承那些东西的人,谢时越在京都本就是一件炙手可热的宝贝。”

“谢伯父想他不接触朝堂事,可他只要还在京都,便只会有无休止的人邀他入局。”

即使宋辞一直在回避这件事,却不得不承认,陆言舟说的是对的。

宋辞垂首看他:“所以你回京都后,也是这样吗?”

陆言舟避开她的目光。

他摇了摇头,不再看宋辞;“我是自愿的。”

连回到这里都是自愿的。

宋辞不再回应,轻拂了拂衣袖。

“走吧。”

她再重复了一遍。

宫门外,马车已等候许久。

宋辞搭着冬青的手上去,掀开车帘,陆言舟在车下送她。

“姐姐,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来将军府找我。”

宋辞应声,却又听陆言舟开口,“无论是什么,我都会尽力帮姐姐的。”

即使她从未找过他。

宋辞点点头:“小俞,回去吧。”

车帘合上,冬青举着镜子,宋辞对镜一一摘下那些繁琐的簪饰。

她放下一只珠钗,侧首问:“冬青,谢岐可有消息?”

冬青摇头:“小姐,谢世子的消息一直没来,想是忙着。”

谢岐曾说过,春典这天国子监休沐,要去南松苑见靖中先生。

他说好了与她一起,该不会自己先去。

“无妨,先去一趟世子府。”

宋辞卸下鬓边最后一只珠花,“春典用的灯笼可帮我带上了?”

冬青收起镜子:“带上了,小姐。”

--

齐玹央走入御书房,弯身拜礼。

“儿臣请陛下安。”

齐渊正坐在长案前,手中捏着一份奏章,见他来了,也不应答,只是开口问道:“听闻你春典摆宴,朕却贸然传你前来,可会怪朕耽误了你?”

皇帝面上问询,声音却发冷,齐玹央毫不犹豫的跪下:“儿臣不敢。”

齐渊面上和善,却并不叫他起身,只将手中奏折往旁侧一递:“你看看这个。”

内侍忙上前捧过奏折,压着步子走下去,小心翼翼的递给齐玹央。

齐玹央跪着接过,拿眼睛扫过一遍。

上面尽是岭州事宜,弹劾之人是户部尚书赵勉。

也是已获罪处斩的梁尚书的学生。

梁家倒台,更是他作主弹劾。

奏折内事无巨细,尽是梁家人等发配到岭州后的现状。

看到此,齐玹央心中已有一二分定数,又听齐渊缓缓道:“梁家的事,你说来给朕听听。”

齐玹央不知他想听什么,手下合了奏本,据实答道:“陛下处置梁家共一百一十四口,梁尚书与其子梁远,梁衡处斩,其余旁支家眷老小尽数流放岭州。”

“流放途中折损老弱几十余,最终活到岭州的不过十二人。”

齐渊冷冷道:“你对梁家情况掌握得如此事无巨细,可是花了大心思,连亲卫都派到岭州去护着那罪臣老小,可见对朕当初定罪梁家有多大的不满。”

“臣不敢。”

齐玹央低头,俯首叩拜:“陛下仁德,梁家罪无可恕,流放已是生路。既是生路,臣已然谨遵陛下旨意,不敢有半分逾矩。”

殿中空气沉默着,齐渊不怒反笑:“梁家有罪,你反体恤罪臣,你既为他们劳心伤神,想是一副病体未必能吃得消,今日起便回东宫颐养着,一月时间给你好好思虑。”

说罢,齐渊一拂袖,长案上的书册皆数被扫落下来,砚台砸至齐玹央的膝边,染了他半身的墨痕。

一直到齐渊离去,齐玹央才撑着手臂起身。

他双膝跪得发麻,踉跄一下,旁侧内侍忙上前来扶。

齐玹央面色沉静,一步步走出御书房门外,半点异样也不见。

东宫的喧哗早已散去了,临近正门,他竟一时不支,气喘难接。

“殿下。”

内侍见他弯着身,手也攥紧了,忙喊着其他宫人,“快,太医,传太医!”

齐玹央却觉得声音好似萦在天外,一瞬间浑身脱力,径直倒了下去。

--

世子府门厅寂静,宋辞走下马车。

门前的侍卫见了来人,不做阻拦,开门放她进去。

才跨过门槛,渝川自里面跑出来,神色匆匆:“宋姑娘,您快去看看世子吧。”

宋辞才庆幸她没有扑了个空,听完渝川的话,眉头一皱。

她提起裙摆快走了几步。

谢岐不在正厅。

宋辞步履匆匆,一路往后院走。

直至见到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廊道尽头,她脚下更快了几步,对面的少年人也迎面朝她跑过来。

离得近了,宋辞一时没刹住,向前跌撞了一步。

少年忙伸手扶了她一把。

“谢岐。”

腕还在少年手里攥着,宋辞抬头唤他。

“阿辞,你怎么这样快就来了。”

谢岐扶稳她,松了手,面上有些不自然,却很快掩了下去。

“真是的,渝川也没来通报一声。”

宋辞问他:“谢岐,发生什么了?”

谢岐不作答,宋辞眼尖,瞥见了他手中攥着的信纸。

她伸手去拿,谢岐却下意识的躲了一躲。

宋辞握住他的手腕,从他手里拿过那封信来。

是谢听淮寄来的家书。

却也不全然算是家书,中间夹杂着一张从越州过去的军令。

宋辞先去看那张军令,面色骤然间变了。

她再度抬眼看谢岐。

谢岐不言语,拉她过去,一道走进书房里坐下。

宋辞等不及开口问:“怎么回事,谢家军怎么可能?”

谢岐摇头,神色不定,声音却很冷静:“我也觉得此事有蹊跷,越州虽离清州不近,但派去越州的部将也是我爹的亲信。谢家麾下的将士向来忠心于谢家,更忠心于大启,断不会做这等通敌卖国,叛乱谋反之事。”

“只是此事圣上已问罪到清州,我需得代我爹进宫面见圣上。”

宋辞伸手抚上他肩膀:“谢岐,你别急,越州军副将郑慎是郑将军的侄子,郑大将军又是四殿下的舅舅,我找她帮忙去信问个究竟。”

谢岐又摇了摇头。

“此事既传到清州,便是已经有了定论,再问也只是徒劳。”

“只是清州那边才调了一批将士往北境去,怕是又要再移交一部分兵权给越州,去平息这场动乱。”

“谢岐。”

听他说到此处,宋辞猛然握上他的腕,“他想要你谢家的……”

谢岐将手覆了上去。

他的掌心温热着,正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宋辞一时间止了话语。

皇帝忌惮谢家,只是任谁也没想到,他会这样快动手。

宋辞忽然想起陆言舟才与她说过的话。

她重新抬眼,迎上谢岐的目光,问道:“什么时候进宫?”

谢岐应答:“明日。”

宋辞点点头,又问他:“我能做些什么?”

谢岐收回手,走到长案后的柜子旁,从中取出一块薄薄的小金片来。

是一块金制的令牌。

启国上下,皇室人皆用玉制令牌,官员贵人多用银制,军中之人也是使用铜制较多,宋辞还是头一次见人拿金子打令牌的。

谢岐将令牌交到宋辞的手中。

“城北的戛玉坊中有我爹留下的人,我不便过去,还需得你帮我走一趟,拿一份越州那边的名册来。”

宋辞拿着令牌:“那你呢?”

谢岐看她:“我去南松苑找靖中先生。”

宋辞了然。

有琅广侯在,皇帝暂且不会与谢岐动什么干戈,只是已经走出了这一步,往后却犹未可知。

靖中先生的门生不多,却多为佼佼的上位者,若是谢岐拜他做老师,若他日再遇到难处时,哪怕是看在陈靖川的面子上,也总会得人帮衬一二。

“谢岐。”

令牌在指尖翻来覆去,宋辞突然喊住他,“你家这令牌,是拿真的黄金打的吗?”

气氛本有些严肃,谢岐冷不防被她逗笑,曲着指尖轻敲了敲她脑袋。

“你咬一口试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