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我靠随身图书馆改造大明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次日,天高气爽,楚易将书肆大门打开,破破烂烂的大门发出吱呀一声。

可楚易没像以往一样叹气,反而一脸怜惜地抚摸那支着木杈的门框。

这木门也是陪伴这书肆多年,走过风风雨雨,遮住了多少风吹日晒,可以说就是这书肆的一份子,这么想来,要把它换了还有些舍不得。

伤春悲秋过后,楚易一把将门板拍开,用石头挡住。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些日子他这书肆,就要重生了!

楚易一脸骄傲地站在门口,路过上学的小胖子看见他这副表情,嫌弃地冲他做个鬼脸,然后就跑了。

看来社学的课业不多啊,这小胖子精力这么旺盛,脸上连个黑眼圈都没有,以后怎么有前途?

楚易决定今晚给他多布置些作业,然后快快乐乐地转身回去了。

他坐在一楼桌子旁,将原本立在门口的牌子拿在手上,将上面写得字擦掉,然后重新写小。

在下面空白处,则写上‘本店特版《古今图书集锦》,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欲购从速。’

写好后,楚易持着笔看这别人看来牛皮吹破天的广告语,满意地点头。

他不怕别人嘲笑,就怕人家连门都不进。

这也是现代营销炒作方式带给他的灵感,黑红也是红嘛,只要有人来,他就不可能亏。

完成后,他将牌子放回门口显眼的地方,务必让经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到。

做完前期准备后,他回到书肆二楼,将脑中的图书名字编成目录,总共分为十二类,也就是12本书,里面涉及到的书籍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龟壳刻印,还是甲骨文的那种,而最近却只到万历四年前50年,也就是嘉靖五年为止。

这是因为根据现代版权法,作者作品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可书籍太多,楚易也无法一一计算作者去世时间,就统一划成50年内的作品不予收录。

要是有人知道他的做法,肯定会嘲笑他做无用功,装模作样。

可楚易清楚,图书行业是知识的传播者,若是连这行都无法守住底线,那随着时间流逝,整个民族精神就会被污染,支撑着文明前行的根基就会被腐蚀。

他如今力有不逮,只能从自身做起。

一本接着一本的目录集被复制出来,不知为何,自从有了这个金手指,他的思维速度好像就变快了,以往要是想编写一本目录集,他可能半天都干不完,现在只是一刻钟,那些书目名字就按时间顺序一一排列,没有丝毫滞涩。

将12本书叠放好,楚易拿到楼下架子上摆放,然后停在书架前,遗憾不能将架子都摆满书籍,这是开书店的人决不能容忍的。

而此时,已经从国子监驾车出来的主仆二人逛到了三山街。

马车行驶在青石板道上,往来行人如梭,路过时都会瞥一眼这破旧的马车。

南京城达官显贵极多,按理来说能够乘坐马车的都是极有身份之人,可那掉色的木漆,驾车仆人身上的补丁,都让人对里面人的身份摸不着头脑。

那仆人是头一回跟随老爷出门,往日这活都是由服侍老爷长大的管家包揽,可谁知临出门时管家突感不适,只能点了往日照顾马驹的人跟老爷走一趟。

这仆人名叫吴十一,名字自然是按他出生时间取得,他自小没出过开封,如今能跟着老爷来到这金陵城,整个人都很亢奋。

“老爷,这南京城可真大啊,咱们从那监舍出来都走了快一个时辰了,才到了地方。”

马车内,老者放下手中书籍,撩开帘子往外看去。

自他上次来这里,算一算已经是前朝时期了,这些年他专心著书,也就是当今陛下登基时,他被征召到北京参拜。

想起当时的朝堂涌动,他摸着胡子不语。

没等到老爷回答,吴十一也没注意,只是还在感叹南京的繁华。

“世事变化,可这南京似乎没怎么变。”

老人低喃道,沧桑的双眼静静看着热闹的街道。

老人,也就是余祭酒说过的周藩王朱睦桔,世人称西亭先生。

西亭先生如今已有60岁了,身为朱元璋的七世孙,以他的辈分,即使是当今圣上,也得称他一声叔公。

当然,只要有些眼色的人都不会在皇上面前以长辈自居,更何况到他这一辈,皇室宗亲人口膨胀,为了养活这群人,朝廷早已入不敷出,像是西亭先生还封了个镇国中尉的虚职,每月可领少许月俸,其余人都像是被圈养的宠物,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官职在身。

西亭先生不似别的贵族喜好奢侈享受,他生性节俭,平日生活跟平常百姓无甚区别,连种地和做饭都自己来,出行也只坐一个破车,身旁跟随一个老仆。

他一生专研经学,博学通识,二十岁通五经,尤精深于《周易》和春秋,正德年间曾官至礼部侍郎的名儒吕柟过开封时与其讨论《周易》,最终也叹服而去。

他常游走于河洛间搜集古籍,和大儒们谈经交友,如今只因友人的一个邀请,就从开封直奔南京,路上颠簸三天三夜,为了传业不辞辛劳,这也是为何他被众多文士称为铄懿渊积之人。

走了一会儿,仆人停下马车,向周围路人打听了下方向,才继续向前。

“老爷,听那人说往前再拐两个弯就到了,您先坐好。”

听到这话,西亭先生手扶着车身,感受马车启动的震荡感。

过了一会儿车身变得平稳,他才松开手。

刚到南京还未休息,西亭先生就出来逛街,不是因为他闲不住,而是今日和余有丁在祭酒宅会面时,他发现了余有丁藏在卧榻旁的书集,竟是东坡先生的《西楼苏帖》。

这苏帖他也曾四处搜寻过,却只得过残编断简,如今看到全本,心动之下自然提出购买,却被余祭酒言辞拒绝了。

在询问前来问好的书籍主人周司业后,西亭先生才得知这佚本竟是在三山街一书肆得到的。得知这个消息,他立马就坐不住,和他们安排好两日后的讲学流程和住宿安排后,西亭先生就立马带着仆人自己来逛书铺。

余祭酒也知道他的性子,每到一处地方,都要到各大书坊看看有没有古籍佚本,遇上没见过的,就都要搜罗到他那万卷堂里,像是个藏书的仓鼠一样。

是的,西亭先生的藏书阁也以万卷为名,这也是现在的流行,就同养只狗都叫大黄一样。

如今藏书之风兴起,无论是文人学士还是贵族显贵,都以藏书数量多少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其中除了朝廷的文渊阁,又以两浙藏书第一的天一阁,刻书第一的汲古阁为最。

而书籍来源,除了祖辈传下,像是宁波天一阁部分藏书是源自于同里的万卷楼,西亭先生也是收购了江都葛氏、章丘李氏万卷书籍,于河南开封宅邸的西面建立了藏书阁,取名‘万卷堂’。

他的万卷堂藏书共有四千余种,虽比不上天一阁数万之数,但在此时也算是藏书大家,这也得益于他在四处各地的收集之举。

虽没发觉老爷心中的急切,但吴十一还是加快了赶车的速度,毕竟这秋日的太阳很是晒人,他露出来的脖子上早已布满汗水,就想找个凉快的地方休息一下。

马蹄声哒哒踏过街道,转了个弯,周司业所说的地方就到了。

街道两旁栽种着高大的绿柳,长长的宽巷两边没有叫卖的商贩,只有些门口摆放了书写摊子,这里行人不少,却没有喧闹之感,让人觉得心平气静,燥气仿佛也离体而去。

吴十一不懂什么环境熏陶,只觉得这里还挺凉快,他左右张望了下,一眼就瞅见一家大型书坊。

那三层书坊从外表看去就大气华丽,却没有丝毫庸俗感,牌匾写着书坊名‘富春堂’,门口还贴着对联: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只此对联就可看出书坊主人志气高远,绝非一般商人可比。

“老爷,您说那位官人说得书坊应该就是这家吧?看着就不一样!”

吴十一将西亭先生扶下车,眼睛看着里面放着的冰盆,想着里面该有多凉快。

西亭先生虽然感觉不对,他自然听说过富春堂之名,坊刻图书无数,在南京是首屈一指的书坊,只是以往他来南京都没空前往,可若真是这里,那司业应该会提起。

但他只说那是一家小书肆,没有牌匾,里面也只有掌柜一人。

虽知不是这家,但西亭先生看着这对联,对这富春堂兴起一丝兴趣,也不拒绝进去看看。

两人进了书坊,一阵凉气就扑面而来,吴十一露出舒爽的表情,抬手擦了把汗,就看见眼前出现一条帕子。

原来是书坊的伙计,他脸上带笑,完全没对两人衣着简朴发出任何质疑,“这位老爷,天气燥热,本店备有帕子可供擦拭,过会儿还有些瓜果可用,您可在本店稍事休息。”

吴十一惊住了,不知道该不该接帕子,他转头看向老爷,发现也有一个伙计在那里伺候。

而西亭先生只是慢条斯理地接过帕子擦过后还给伙计,两人被引进大堂,吴十一看老爷坐下,想站在他身后,却被阻止,让他也坐下。

等两人坐稳,马上就有人来上茶,刚刚递毛巾的伙计已经捧着富春堂的书册目录到西亭先生手边。

吴十一表面看着惶恐,实则心里爽到不行,以他的身份自然是没得到过如此周到的服侍,就连他家那口子等他下工回去,得到的也不是嘘寒问暖,而是被赶出门自己洗漱去。

就在他喝着茶,吃着呈上的瓜果坐看又看时,西亭先生已经仔细翻看书录,上面的书籍许多他都有收藏,少数是新翻刻的版本,还有大部分是些戏曲杂文,他也没太大兴趣。

即使他看着只是随意翻翻,伙计也没催促,还时不时将见底的茶杯倒满。

进了人家的门,自然不好什么都不买,西亭先生放下书录,先是说了几本书名,立马就有伙计去后方仓库去拿,堂内书架上的书都是样品,是为了让顾客看到实物才摆放的,等顾客定下购买书籍,就会去仓库哪崭新未翻阅过的新书。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富春堂服务之细心,不比现代那些高端商场差。

在这空闲,西亭先生放下茶盏,向伙计询问:“这位小哥,贵地可有东坡先生的《西楼苏帖》售卖?”

听到问话,伙计思考了下,答道:“老爷问的书册子上没有,小的不知在何处可得,若老爷需要,小的可以去找掌柜的来。”

这伙计竟是对书录里的书目了然于心,西亭先生一说书名,他就知道书录里没有这本书,可见这富春堂的底蕴。

西亭先生同意了,过不一会儿,一位中年人进来,看着就像是个普通文人,并不似存义堂的陈掌柜那样,锦衣华服套身上,反而看着很简朴。

“这位先生见谅,承蒙先生抬爱,小店确实没有此书,而且以我所知,也没听说哪个书坊淘到这珍贵刻本。”

作者有话要说:*铄懿渊积:意思为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明·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