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一条咸鱼在职考研的备考日常 > 第13章 考研学习第16天

第13章 考研学习第16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9 考研学习第16天

今天听到了很久以前喜欢的几首歌,看着它们的MV,突然之间又回到了那个时候的心情,想到了一些事情。沧海桑田,你我终不似当年模样。

这些年,和很多人一样,遇到了很多事情。

委屈,彷徨,无奈,失落等等一切。

抱怨过人生辛苦,恍然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变成了当年讨厌的模样。

所以,还是要努力生活啊,变成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面对生活,面对垃圾,不能再让一时的痛苦,踩到“狗屎”的苦恼,让自己变得悲观,变得不幸,

曾经的自己,更好的自己,我来找你啦。

又是补任务的一天,希望今天能补完。

今天整理笔记的时候猝然发现:我最近一直疑惑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上一节课大约是1个小时,但是整理笔记+做习题+听习题讲解=大约1小时--这才是我每天只听了几节课的原因啊。

之后复习的时候大概能时间越来越短吧。

今日完成一个大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4大框架:

哲学基本问题--唯物论--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

第一对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二对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生产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就是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3)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4)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

(5)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劳动资料

(6)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劳动资料

2.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生产力因素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劳动中具有决定性--对

(3)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决定性--错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生产力中包括科学技术--对

3.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就是物质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身缠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3)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

(4)生产关系中决定性的,最基本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5)判断不同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

(6)判别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体现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3)人类社会发展第一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4)“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政治上层建筑:制度,组织,设施

(3)观念生层建筑--意识形态

(4)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5)政治上层建筑--主导地位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的规律--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

(三)人类交往和世界历史

1.人类交往

(1)交往被生产力决定--生产力越低交往越少

2.世界历史

(1)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的变革

(2)推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普遍交往

(四)其他

1.辨别--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1)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2)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

2.辨别--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时代

(1)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2)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3.关系总结:

(1)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关系+产品分配

(3)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4.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1)既是社会意识又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2)是社会意识不是上层建筑:社会心理,非社会形态

(3)不是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更替、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一)社会形态

1.社会形态包括: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

(1)统一性和多样性

(2)必然性(规律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能动性)

(3)前进性和曲折性

3.规律

(1)自然规律--自发,盲目,不用人,可以完全重复

(2)社会规律--自觉,有意识,需要人,趋势性规律

4.

(二)社会发展的5大动力

1.科技

2.改革

3.社会革命

4.阶级斗争

5.社会基本矛盾

(1)第一动力,根本动力

(2)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3)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人民群众

1.质:一切推动历史发展的人

2.量:绝大多数人

3.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知识分子

4.不同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内容不同

5.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不包括剥削阶级--错

(四)历史创造者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创造者是群众还是英雄

2.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

(1)人

(2)整个社会历史进程

(3)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

(4)人和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

4.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不能改变历史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2)历史人物--不都是积极作用

(3)任何历史人物--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4)历史人物决定历史事件---对

(5)历史人物决定历史进程--错

(6)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对

(7)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群众划分为阶级,阶级由政党领导,政党由领袖主持。

(8)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他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

(五)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