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吾心安处(又名穿越后侯爷怀了我的崽) > 第36章 会试

第36章 会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沛杨鸿兄弟俩坐在客房里相顾无言,只能听见杨鸿暗戳戳的抽泣声,想哭又忍着不愿哭出声来的样子,看得杨沛真是苦笑不得,

“放心,哥哥没吃什么亏的。”

杨鸿闻言又掉下一串泪珠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受了什么人欺负。

这时苏启铭敲门送了伤药和热水来,又欲言又止的拉了杨鸿出去,在门口低声嘱咐了几句,杨鸿再进来时脸色更难看了。

杨鸿将伤药和热水放进来,似再也忍不住似得抽抽哒哒地说,

“哥哥先洗着,我在门口,有需要就叫我。”

“不是,我不用,你回来。”

杨鸿定定的怔住脚步,杨沛正色道,

“没人欺负我,真的,我就是...摔了一跤。”

“那哥哥的肩...”

杨沛感觉这么解释也说不通了,“没事,就被人啃了一口。”

杨沛感觉杨鸿又要哭了,“真没事!”。

杨沛又好生解释一番也不知道自己那傻弟弟信了多少。

这场闹剧倒也没造成什么太大的风波,还有三日就要会试了,学子们也过了初到京城那骨子新鲜劲,都静下心来备考,也没人张罗出游什么的。

杨沛也没有再出门,就和弟弟一起温温书,刷刷题,保持保持手感。

会试要在一人一个小隔间的“号子”里待上三天。苏启铭看两兄弟衣衫单薄还给准备了护膝披风,东西都是一式两份,料子也都是上好的狐狸毛衬里。

杨沛先答了理工类的加试题目,题不算很难,就是有些应用题的表述方法让杨沛感到有些陌生,但也都做出来了,忘了的公式也都自己推出来了,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策论的题目是天子李佑安亲自出的,

“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

杨沛明白,李佑安那只老狐狸出这个题目可不是想让学子们歌功颂德溜须拍马,一味夸夸夸的泛泛之辈定是入不了李佑安的眼的。而李佑安真正想找的是能从这太平盛世中看出潜在危机的有识之士,能真正和自己“同济此道”的肱股之臣。

科举策论文章也是有很深的套路了,题目摆在这里,那开头肯定还是要夸夸的。

要按杨沛的性子,是极想直接进入正题提建议的,可这毕竟是考试,自己一届布衣要想直面天子全部的宝几乎都压在这场考试上,还是要慎重些的。

所以开头啊,杨沛还是照例把李佑安的哥哥、爸爸、爷爷、太爷、爷爷的爷爷都夸了一遍。

高祖英明神武,一统乱世,天下大幸;圣武大帝开疆拓土平内乱抗匈奴扫北狄,开疆拓地,为子孙立万世功业;明德帝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多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止戈为武,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位十年,勤政爱民,实乃后世楷模。

为什么爷爷这辈夸了这么多呢,因为后面两个真没什么好夸的。

李佑安的父亲洪英帝,看不上自己爹爹那套,老想着像自己爷爷太爷一样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做太子时有自己爹爹,继了位就想要御驾亲征。那可真是劳民伤财的紧,要不是有沈煜这个难得的帅才护着,怕是真要天子死沙场了。

倒难得这洪英帝是个长记性的,出征了一次,知道这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就再也没提过御驾亲征的事,在对外战略上也以守为主。

可惜洪英帝此番似被挫了锐气,于内政上也没了什么建树,沉迷声色,驾崩时也不过四十岁。

至于宣和帝,那可真真是担得起一个“和”字,军费开支是能减则减,那仗是人家都打到家门口来还想着求和呢。

初等大宝时,帝师曾说过,“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还真就被这位陛下差点做到了。

但也不是说这位陛下是个傻的,能从洪英帝众多子嗣中脱颖而出,又能将朝廷制衡的游刃有余,绝对也不是什么软柿子。

当然,考试毕竟是考试,还是要夸的,宣和帝为君十七载“尝妄兴一役”,“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最后结果也是以身殉国,未曾想过开城投降,也未曾弃城而走,也算的上是个对得起祖宗基业的好皇帝了。

当然了,还多亏了我英明神武的圣上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最终上承天命下庇万民,延祖宗之基业,保国祚之永昌。

夸都夸完了,该说问题了。

其实啊百年和平不是我们自己很强,而是“赖非夷狄昌炽之时”敌人不强,“又无尧汤水旱之变”又没什么天灾。

"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

民众服徭役又苦又累还没钱拿,只有惩罚没有工资大家积极性不高;

士兵里面有犯罪充军的、荒年济民等等人又杂又老,没有得到好的训练。

更关键的问题还是土地兼并。

太平盛世安稳久了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就会愈发严重,过度的分配不均让底层百姓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盼头,就会时局动荡、战争,新的王朝建立,财富重新分配,几百年一轮回,周而复始。

如今,大梁社会的稳定已有百年,富人们不断买宅置地,“今公卿大臣之占田,或千顷而不知止!”明德帝时期不是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曾规定官员占田一律不得超过三十顷,多出来的土地必须充公。

可这条政令的执行效果emmmm,“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而这些大户买的田地大多也都来自自耕农、半自耕农手里。“所部豪民(大地主),多贷钱贫民,重取其息。岁偿不逮,即平入田产。”

在靠天吃饭的封建王朝,收成不好是无论再辛勤也难以避免的,何况就算是风调雨顺,人吃五谷杂粮谁还能没个头疼脑热伤损病痛的。

小门小户的农民一遇事就得像富户借贷,基本还都是高利贷,到头来高利贷还不上就只能继续借,还不了就得拿土地去抵债,自己做佃户。

那佃户的日子好过么?

“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客户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能得到产出的一半,这还是在自带生产资料(牛牛和农具)的情况下,如果连牛牛都没有,怕是就只能得到三成,累死累活忙活一年,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就只能这样利滚利的高利贷贷下去,卖儿卖女的偿债。

实在受不住了怎么办?那就离百姓揭竿而起,政权颠覆,九州大地再一次四分五裂不远了。

那怎么抑制兼并呢?

打土豪分田地什么的对于这个封建王朝属实不太行。

杨沛就退而求其次把以工代赈、农村信用合作社、乡镇小额贷款的基本政策简述了一下。

最后,这些政策由谁推行呢?人才问题也是关键。

“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兴办学校,教育改革在路上,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

但是呢,陛下你这么圣明一定知道要长治久安也不能只靠天,是吧,还得人来做些什么。

“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杨沛一文写完只觉得酣畅淋漓,好久都没有这样指点江山的感觉了。

本来吧,是还想再写写减少世袭和荫封的,可是又一想差不多得了,就上面那些也足以一鸣惊人了,不少人得了高官荫庇子孙都是努力的重大目标之一,自己如今不过一届举子,如果说的太过不但不能得人青眼,反而弄巧成拙,遭了旁人的记恨,怕是连圣颜都不得见了,得不偿失。

出了“号子”,堂弟杨鸿已经早一步在贡院门口等着了,一件杨沛出来就忙不迭的好一阵嘘寒问暖。

作者有话要说:注:部分文字与《穿越后老爹让我嫁蔡京》有重复,引号里的好多抄的《临川先生文集》,感谢王荆公,yyd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