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365天环游世界 > 第21章 蟒蛇与象

第21章 蟒蛇与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发现此刻的心情没资格约会蒙娜丽莎,安徒生一时间也失去了方向,只是沿着廊道,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卢浮宫中。

不知不觉间,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装饰相当简洁的展厅。

黄橡色和象牙色交织,铺满墙壁,营造出比其他展厅更加温馨随性的氛围。入口处用法语标出了这里的名字——小画廊(Petite Galerie)。设计师别出心裁,将两个“i”字母倒放,做成了活泼可爱的感叹号。

在通往展厅内部的走廊两侧,贴着名家们的画像和生平。

再拾级而上,位于最中央的大理石雕像首先映入眼帘。维纳斯女神穿着前短后长的白裙,身后裙摆及地,旖旎优雅,正面则露出匀称的双腿。她右手托着一颗金苹果,左手则抚摸着小爱神丘比特的头顶。丘比特身后背着两只小翅膀,袒露着身体,眷恋地仰视着妈妈。他小脸圆润稚气,伸着胳膊,想要被妈妈抱起,神情里略带几分不满,似乎是在埋怨金苹果抢走了维纳斯女神的注意。

这个展厅并不拥挤,而且仅有的游客们几乎都是孩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黑衣长裤,衬衫白色的尖领被打理得整齐服帖,小皮鞋踩在光滑的地面上,咚咚作响。

他们当中最高的那个也就只到安徒生的腰间,最小的那个孩子甚至比某些展品的护栏还矮。

这些孩子分散在自己感兴趣的展品旁,拿着铅笔写写画画,其中的大多数人居然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画技,照着展品临摹得像模像样。

几位身穿制服的成年人守在展厅的各个角落,无论男女,看上去都笔挺健美,气质正直凛然。与其说是“老师”,更像是常人认知中的军人。

看见陌生人进入展厅,他们齐齐抬头,警惕地观察了一番安徒生,因为他纯良的气质,才又稍稍放松下来,不再紧紧盯着了。

小画廊的展品放置得都比较低矮,是卢浮宫无障碍发展的一项尝试。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恰到好处的高度。但对于安徒生来说,他常常得俯身或者蹲下,才能观赏到嵌在小小画框里的美丽宇宙。

这样的动作重复多了,似乎引起了最小的那一个孩子的注意。

那孩子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放下画笔,好奇而专注地看着他,纯净剔透的金蓝色眼睛熠熠生辉,在灯光的照耀下宛如宝石,难以忽视。

安徒生相当有作为“不明人士”的自知之明。他先是环视了一圈,确定老师们都各自其职、没有特意锁定这个角落,然后才朝那孩子挥了挥手,轻声打招呼:“你好?”

“你好。”那孩子也细声细气地回复。他的声线很特别,咬字清晰,没有小孩子常有的尖锐感,反而有着“珠圆玉润”的感觉,十分悦耳动听。

互相打过招呼后,两人之间再度安静下来。

那孩子又开始继续画画。他和自己的同学们似乎不太一样,与其说是在对着画临摹,不如说是一心画着自己的画,偶尔才抬起头,对着名作发呆。

画画时也不太注意技巧,落笔的速度笨拙缓慢,大抵只能留下一些简单而天真的线条,似乎图形还不断地重复着。

看起来似乎是顶不太规则的小圆帽,或者说是宽帽檐的费多拉帽。

“你是在画帽子吗?”安徒生悄悄往那孩子身边凑了凑。

那孩子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皱起了眉头,似乎不是很开心。他抬起头,用一种相当奇妙的眼神打量着安徒生——某种……可以说是“看着不懂事的小孩”或者“看着什么都不懂的笨蛋菜鸟”的眼神。

安徒生眨着那双无辜的蓝眼睛,半蹲着,和他对视。

几秒后,那孩子收回了观察的视线,把自己画画用的小本子翻到前一页,主动递给安徒生,示意他看上面的图画。

“大象?”安徒生惊呼一声,“那不是帽子?是……一条吃掉了大象的蛇?”

孩子因为他的反应笑了起来,两个小小的梨涡出现在肉肉的脸颊上:“对,这是一条吃掉了大象的蛇。”

他认真地给安徒生解释:“蟒蛇吞吃东西从来都不咀嚼,哪怕是吃掉了一头大象。为了消化,它们可以六个月里都一动不动。”

“好厉害啊!”安徒生感叹道。

那孩子对他甜甜地笑,像是星星在闪光。

他把小本子拿过来,接着往前翻,然后再挨个指给安徒生看:“这个是生长在赤道上的一种花;这是原始森林,树木粗壮得几十个人才能围住;这是我晚上抬头看见的星星……”

这个小本子上记录了他的许多奇思妙想,然而他表现得却像是从来都没有人认真听他讲过一般,难得遇到了听众,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想要全部倾诉出来。

他身上有一种和他的同学们、老师们都格格不入的气质,挣脱了身上精致整齐的校服,灵魂像一株自由生长的花木,秀丽天然,纯粹至极。

被爱、被呵护,但不被理解、不被倾听。

安徒生很想和他一直聊下去,听他仔细介绍每一幅画的来源,但之前的动静已经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

一位高大健壮的男老师走过来,戒备地扫视着安徒生,目光停留在每一个可能暗藏危险物品的地方。全部检查完后,他看安徒生的眼神才正常起来,但也依旧疏远,没什么好态度。对孩子说话时,他温柔得与对安徒生截然相反,以一种和外表相违和的轻柔细腻的动作,先是悄悄把他从安徒生身边拉开,然后为他整理有些凌乱的领结和衣领:“安东尼,我们再去看看其他作品,好吗?”

在老师走来的过程中,安徒生能感觉他的小朋友收敛起了自己的气质,把自己的天赋藏进了“乖孩子”的皮囊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在老师到来之前,把满是奇思妙想的那本珍贵的画本合上。被老师从安徒生周围带离时,他也乖巧顺从,没有丝毫反抗。

安徒生忽然很难过。

孩子们的博物馆研学很快就结束了。

老师们把孩子们重新聚集起来,清点人数,又挨个检查了有无意外受伤、磕到碰到的,确定一切安好,才让孩子们排成两队,领着他们走出展厅。

安徒生站在一边,目送着他们离开。

队伍在大门前拐弯的那一刻,他看见安东尼转过头,用分享画画时一般充满喜悦的眼神注视着他,悄悄地对他说话。

“再见。”

安徒生用力地朝这位小小的朋友挥手道别:“再见!”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博物馆,坐上返程的校车。

他们都是中级班1的学生,来自高底埃寄宿学校——一所以军事化管理著称的老牌私立院校,巴黎许多军官家庭心中的首选,西吉斯拜尔·雨果将军的三个儿子都曾就读于此。

高底埃的教育理念是“天道酬勤”,因此,学生们的课时和作业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学校。在教学任务之外,学校也会特意安排时间给学生们发展自身特长。

学校的老师当中有许多退役的军人,他们一方面严格管教着孩子们的着装和作息等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坚信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法兰西的希望。

当然,对于特别可爱的、年幼的、才能出众的学生,老师们不免会倾注更多心血。

比如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安东尼四岁入学,之后又跳了一级,六岁便在CM1学习,而且成绩名列前茅。他在地理上天赋异禀,能画出世界地图,还能给每块区域增添标注;语言流利清晰,文章稚气却才华显露;历史、算术也学得都很不错。

高底埃严格规定了基础教育,但对孩子们更上一层的发展乐见其成,并不会刻意压制。昔日的维克多·雨果在校期间便是一个被有意放养的天才,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他可以在哲学课上写自己的诗歌,甚至能在校园里实践他的治理才能,成为那一届学生口中的“国王”。

和安徒生的想象有些出入的,正在于此。

安东尼是自己压抑住了自己。

他从来不和老师、同学们主动谈起蟒蛇、星星和花朵,见到什么人,就用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天。早熟早慧,体谅他人。

灵魂深处的闪光,顶多只能在作文里看出蛛丝马迹。

有时候,连朝夕相处的老师们都不敢说:“我知道那孩子在想什么。”

恰如此时,他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眼中倒映着街边的霓虹,安静得几乎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出来玩过一圈后的样子。

他的同学们,那些比他还大四五岁的小孩子,尚且在兴奋地窃窃私语,交换彼此的画作。

这次卢浮宫之旅,他们的小天才究竟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呢?

面对老师轻声细语的询问,安东尼出人意料地露出了笑容。

一个孩子气的笑容。

没有任何礼节的矫饰,仅仅是所有孩子开心时都会露出的纯真笑容。

“——我找到了一个新朋友。”

作者有话要说:碎碎念:

1.这篇文里的时间压缩方式是把1800年以后的每个世纪压缩成16年,压缩完后,圣埃克苏佩里六岁。而《小王子》中,飞行员选择放弃绘画也是在六岁。算是一个很奇妙的巧合吧。

2.高底埃寄宿学校——其实是三次元雨果老师念的中学来着(哲学课摸鱼和“国王”都是真事)。这里捏它一下,另外融合了Stanislas的一些特点(贫乏的想象力让我只能参考三次元里的名校……)

3.中级班1,简称CM1,等于国内的小学四年级。

4.最后讲个无良笑话:可能是哲学课摸鱼太多遭了报应,大学生会考里,雨果老师哲学成绩没及格www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