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趣书吧 > 我靠随身图书馆改造大明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到书肆,楚易开始翻找有关于张居正的著作。

张居正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文人,一生著述颇丰,大多收录在其子张懋修、张嗣修于万历四十年所辑录的《张太岳文集》之中。

其中分为四部分:诗六卷、文十四卷、书牍十五卷、奏疏十一卷。

他的治国原则,为官理念,也大都藏于其中。

如《尚书·洪范》中,关于治国理念,他批注说:“若言建皇极 , 敬五事 , 兼三德 , 用八政 , 则诚万世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也。”

皇极即为最高准则,即是儒家所说的天、德、道、理等价值原则,而五事是貌、言、视、听、思这五项个人行为规范,三德则是刚克、正直、柔克等精神规范,至于八政,就是指国家事务中的八个方面,如:军事、外交、司法等。

从这一点能看出,张首辅认为治国不仅需要具有民族的精神价值和治国手腕,还需要有个人的气质修养,三位一体,再辅以礼制的约束,则可使王朝长治久安,避免极衰之敝。

除此之外,张居正‘敦本务实’的思想融贯于这整本文集之中,无论是嘉靖二十八年他给世宗皇帝上疏中提出的六项积弊,督促皇上励精图治,还是在隆庆二年给穆宗皇帝提出的六大急务,都可看出他求真务实,经邦济国的伟大抱负。

而如今正是张居正被任命为内阁首辅的第四年,在朝廷中他通过‘考成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政体为之肃然,这一古代版的绩效考核使得往年投机取巧、昏庸无能的官员为之一清,本来腐朽的王朝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楚易翻开历史中关于张居正的记载,发现今年他将一名被贬为平民的官员启用,以原官身份调任福建巡抚。

而这名官员之前是由于在浙江担任巡按时,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条鞭法”的税收政策,才被权贵弹劾免职。

此时张首辅这一举动,无疑是告知天下,他要开始改革税收制度,向天下推行“一条鞭”法,这无疑戳到了众多贵族官员的命门。

这“一条鞭”法简单说,就是将一省的赋税徭役都捏在一起算个总数,全部折成银两分摊到田地上,按照拥有田地的多寡来征收赋税。

这对于百姓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往年赋税科目繁多,缴纳的粮食还会被克扣,而每年的徭役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如今按规定缴纳银两后,就可以免充徭役,他们自然是感恩戴德。

可对于拥有大量田产的富户官吏来说,那就是巨大的灾难。

明朝税法规定,官田拥有赋税优免的特权,而一位正一品官员,就享有6000亩左右的赋税优免权,很多地主富商为了逃避赋役,就将自己的户口寄籍于官员之家,或改换姓氏充当家人,这样他们手下的良田就只需要向仕宦缴纳田租,而不用再向朝廷缴纳田税,也避免了征派徭役。

因此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只初涉官场的举人秀才,只要有免除杂役的名额,那些商贾地主都是闻风而动,呈上大笔银钱孝敬。

这样可想而知,“一条鞭”法这按土地数量缴税,且无论官田民田的政策动了多少人的利益,那些地主商贾自不必说,有了这政策,他们除了田租外还需要缴税,那他们肯定不干,纷纷反悔。

而贵族官员们这就少了一大笔外快收入,尤其是明朝官员工资低是出了名的,上下都默认可以挣的外快一下子全砍了,不怪他们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上窜下跳的要将推行这一政策的人打入谷底。

有张居正在的这十年内,“一条鞭”法自然实行畅通无阻,当今圣上年纪还小,李太后更是极为倚重于他,张首辅手握大权,朝廷内外无有不从,可暗中的涌动只是被压制着,从来不曾消除。

也就是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一些官员就主张废除“一条鞭”法,恢复旧制。

这不得不说,张居正虽排除万难推行新政,却未从根本上拔除问题,只靠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来弥补百姓,此非长久之计,也只有在高压之下才可实行。

楚易思绪放飞,一会儿就回过神来。

之后的事情不说,目前来看,朝廷的风向已经转变,“一条鞭”法还未铺开,张首辅需要的肯定是大量可供驱使,赞同他改革举措,能干实事的官员,而这些官员从哪里来,那自然是明年二月的春闱了。

楚易知道,明年的殿试中,虽然是皇帝监督阅卷,可实际读卷的都是大臣,而内阁首辅自然也在其中。

尤其是张居正的二子张嗣修也参与了明年春闱,在殿试读卷的时候,万历帝特许张居正不用避嫌,而那年,他儿子也高中榜眼。

这其中的人情关系不必细说,只需要知道,下届春闱,张居正在阅卷中必定占据重要地位,他的影响力定会决定阅卷的侧重点,是在经史,还是策问。

越想越有门道,楚易两眼放光,准备把接下来朝廷风向政策都扒下来,只要有点贴边的,都放到一边,之后再细捋一下。

涉及到之后几年政策方向的内容,自然不好照原样拿出,这回不像是乡试录那样,只是将文章整理汇总,集成一套书就行了。

此次他想要做得是一本可以指导策论写作,涉及国家大方向的书籍,目的是考生钻研过后,能从本质上理解国家政策,而不是成为照本宣科,只浮于表面的理论家。

想要达成这一点,不仅需要有理论指导,还需要大量案例来锻炼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案例也不难找,历史浩瀚如烟,上千年的王朝更替,想找出对应的情况易如反掌,但是如何将案例和分析结合起来,以历史指导现实,就是楚易的工作了。

自穿越以来,因背负债务而感到的无形压力,使得楚易一直处于迷茫又压抑的状态,虽有了金手指,可他能做到的就是将其中的书籍具现出来,只起到一个中转站的作用,这让他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疑惑。

可如今,这本策论案例集是他可以自己开动脑筋,翻阅古今史书,再结合时事政策,独自编纂完成的书,而不是拿他人成果,享受不属于自己的称赞。

这套书若是完成,不仅国子监需要,各大书院学子,只要稍微了解科举转变的取士倾向,就会知道可以指导策论的书籍有多重要。

如今众学子只是听书院先生讲课,对于官场的了解甚少,更别说那些远离朝堂的先生们,了解到的都是些只言片语,连他们自己都不求甚解,如何能指导学子们写出针砭时弊的文章。

楚易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立马就继续投身于翻阅史料当中,连晚饭都忘了吃。

他忘了,旁边万宝阁的徐嫂子可没忘。

自他回来打过招呼后,就一直没出门,徐嫂子就猜到他定是又看书看入迷了,准备了一些吃的,拉着刚回家的小胖子要去书肆送饭。

小胖子知道楚易今日出门,本以为他就不用去上自习了,谁料还是没躲过,噘着嘴往外走。

秋日入伏,路上的人都穿着清凉,偶尔有几个雅士自恃风流,衣服不好好穿,胸膛都露在外头,真让人不忍直视。

与之相对的,是一位站在柳树下的文士,他身穿蓝色道袍,腰间别着玉色绦钩,一把黑色的短须修剪干净,立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去了浮躁,沉静自若之感。

徐嫂子在三山街呆了多年,各个店铺的掌柜都很熟络,自然认出这人是富春堂的唐煜宁唐掌柜。

他站的位置正好就在书肆斜对面,也不知观察了多久。

想到楚公子的书肆前些日子才招待了秦少爷,听说还买了不少书籍,别是这唐掌柜听说后来找麻烦吧?

虽然唐掌柜的名声不错,也没听人说有什么强买强卖的事情,但徐嫂子还是心里打鼓。

她眼睛一转,将手里的饭盒怼到儿子怀里,确认他拿好,就笑着向唐掌柜走去。

“唐掌柜,您可是稀客啊,也不知最近生意如何啊?”

听到女声,唐掌柜转头看去,发现竟是三山街的女霸王。

如今女子当家的商家不少,可这万宝阁的徐嫂子却是其中翘楚,听说有一次客人欺他家卖假金饰,她当场砸了店里多个首饰,叫人检验到底有没有假货,最后把那人弄得灰头土脸,还报官抓人,这才洗清嫌疑。

其他银楼若发生这种事情,即使知道影响不好,也都私下处理,就怕坏了名声,可这徐嫂子竟不怕麻烦,将整件事情都摊开来看,就要让人还她个清白。

也可能是错有错招,她这么一弄,众人都觉得她是真冤枉,纷纷来她家购买,名声比起之前更上一层楼。

唐掌柜对此还是很佩服的,他刚刚只顾着看书肆,也没细看周围的商铺,这才发现万宝阁就在隔壁。

他笑了笑,说道:“徐娘子生意兴隆,在下是听说咱们这出了个同行,能弄到许多珍贵古籍,这不是就想来打听打听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